扫一扫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们 ×
ihe 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
邮件订阅 ×

PBF植物基展会logo
世界粮油展 现场图片

行业研究丨食品饮料行业七大风向

时间: 2022-03-08

来源:艾瑞咨询,原题:《行业研究丨食品饮料行业七大风向》

声明:文章来源于艾瑞咨询2022年1月发布的《艾瑞观潮:食品饮料行业七大风向》报告,本文仅供参考,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!

一、品牌入局预制菜,品质升级成关键

消费者居家烹饪的意愿度高,“吃得好”是关键,追求食物品质和仪式感。“没时间”和“没经验”让做饭显得“有心无力”,预制菜有助于平衡消费者“吃得好”和“做得快”的双重需求。

生鲜电商、老牌餐饮企业和初创品牌入局预制菜赛道,发挥各自优势以赢得消费者青睐。

罗兰贝格数据显示,对比2019年同期,2021年4月预制菜销售增长150%。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预制菜的需求急升,疫情常态化后购买预制菜习惯延续。天猫公布的2021年十大新年货数据中,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去年增长了16倍。

预制菜具有高难度菜式和便捷操作的特点。继续关注包装技术和配送模式升级,打造更好的品质,赢得消费者口碑。

预制菜以家庭烹饪复杂的菜式为主,并且配料包齐全、烹饪步骤直观,符合消费者对高品质和方便快捷的双重需求。目前,电商消费者的负面反馈,主要集中在对口感、品质和产品价值感方面的不满。未来,包装、配送技术的升级是持续提升预制菜品质的重要方向之一。

二、“解压助眠”食品向更多品类延伸

压力、失眠相关的情绪困扰受到重视,含有相关营养成分的功能性食品更容易被消费者关注。

全球新冠疫情使心理健康问题被越来越多人讨论。“失眠”和“精神压力大”是消费者受到较大困扰的两大情绪问题。调查显示,中国城市消费者对食品饮料的营养成分关注度高,购买时平均关注2.6种营养信息,其中与“改善睡眠”相关的宣称,是他们最感兴趣的食品零售概念之一。

全球,“解压助眠”相关的功能性食品呈现品类广、功能成分多样的特点

GNPD数据库显示,在亚太地区,上新产品包装上涉及解压、助眠功效的食品、饮料及保健品从 2018 年的 0.5%增长至2021 年的 1.1%。全球,多种功效型成分被应用到更多的食品饮料品类,包括:饮料、软糖、冰淇淋等。

国内,新品品类正朝多样化趋势发展,需重视成分同质化和产品功能沟通难的问题。

三、寻找健康允许范围内的零食满足

消费者倾向选择更健康的零食,既满足情绪需求又减少健康负担。

美国天然食品分销商KeHE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:69% 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想要两全其美,寻找平衡零食满足和健康两方面的食品。

“小包装”产品减轻消费者零食摄入的负担感。

选购“小包装”产品,在实现“零食满足”的情况下,减轻因零食摄入产生的负担感,满足健康饮食下的双重需求。

选择添加天然甜味剂的食品,平衡健康和口味双重需求。

口味仍然是消费者选择零食的重要考虑因素。添加甜味剂的产品,可平衡消费者健康和口味并存的需求。中科院报告指出,天然甜味剂的市场占比正在逐年提升,由2010年的8.16%提升至2020年的29.41%。关于糖分控制的新技术也正不断迭代,并应用于零售食品中。

四、轻酒饮在年轻女性群体中流行

人群、场景和情感需求的变化,催生更多元酒饮选择。

女性和年轻群体的酒饮消费规模扩大,“微醺酒”“果酒”“无醇酒”等轻酒饮被更多选择,用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情感需求。微博上“低度酒”话题的阅读量有39.7万,“适合女生喝的酒”话题阅读量更是高达1.6亿。“小甜酒”“微醺”“晚安酒”获得更多关注,符合年轻女性轻消费者心情调节的情绪需求。

以无醇酒和低度酒为主的轻酒饮兴起,强调无负担、微醺。

轻酒精饮料的新品更多通过强调“无负担、微醺”,弱化过往酒精饮料不健康、无节制的印象,更契合新人群、新场景、新情绪的需求。国际葡萄酒与烈酒数据分析公司IWSR公布:在全球范围内,未来3年低/无酒精市场的销量预计较历史同期将增长34%。

五、植物基产品正从B端向C端延伸

全球植物基市场正快速发展,不断丰富细分品类和原料选择。

根据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报告显示:全球植物基食品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294亿美元,增加到2030年的1,620亿美元,增幅约为5倍。其中,美国植物基市场火热,市场规模大,并探索更多的品类延伸和原料拓展。

资本纷纷加码国内植物基市场,国内外厂商正加速布局,推出以植物奶和植物肉为主的相关产品。

从B端向C端延伸,不断加强国内零售渠道建设和消费者沟通。

部分品牌选择与连锁餐饮合作、供应植物基制品的模式,切入国内消费市场,以此构建消费者的品类认知,提高接受度。随着品类认知度、接受度逐渐建立,越来越多品牌开始打开C端市场,通过布局零售渠道和强化消费者沟通的方式,直面国内消费者。

六、口味创新呈季节性本土化特点

从时令蔬果和当季花草元素中获取口味创新的新灵感。

2021年,在新式奶茶店掀起的“油柑、黄皮”的热潮下,零售食品的口味创新也迎来了“内卷”。口味创新呈现季节性变化,本土的时令蔬果和当季花草备受关注。并配合节日气氛,上新更多季节产品。通常与某个季节或者节日结合时,消费者对节日的热情能影响到对产品的喜好上,更容易激发对产品的兴趣。且与季节性食物关联,更容易加深消费者对产品“新鲜”的标签印象。

新品口味呈本土化,有利于增强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。

根据中粮营养研究院与天猫联合发布的《2021中国食品消费趋势白皮书》显示:以家乡情怀为切入点的本土风味在消费决策中影响力日益增长,承载着更多主观情感表达的食品越来越受欢迎。

另外,清晰的食品原料产地能为消费者带来一种真实、可信任和新鲜的感觉。而且消费者在购买当地食物的同时,也体现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,认为有助于推动当地发展。

七、发力低碳包装应用和技术创新

消费者对环境问题关注度高,更青睐符合低碳概念的品牌。

在疫情常态化和国家“双碳”政策实施的两大社会背景下,消费者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,对“低碳生活”的理解更清晰。随着消费者环境友好的意识不断提高,加快低碳包装应用,有利于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,赢得更多消费者青睐。

全球,产品使用方式优化和低碳包装的应用正加速发展,且包装技术不断革新。

《2021利乐指数》指出:84%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产品包装便于再利用的产品。聚焦“通过优化使用减少包装浪费”和“包装材质自身的低碳化生产”,是目前低碳包装发展的两种重要体现。同时,包材技术创新正不断推进,力求在应用更低碳包装的同时,不降低消费者的使用体验。

现阶段,国内包装低碳化发展以“循环回收”为主,并尝试应用新型低碳包材,但大规模应用和包材技术创新仍需发力。

写在最后

WRITE AT THE END

2022第31届广州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(简称:IHE China),将于6月16日-18日在广州·广交会展馆举行。展品范围涵盖:健康营养食品、滋补品、家庭医疗器械、高端水及高端进口食品、食品包装机械、中医药及养生产品、妇幼健康、健康管理/服务、健康粮油及有机食品等十余个专业领域,上千家全球领军品牌,上万种健康产品,预计效果50,000㎡展出面积,60,000+专业观众,1,000+展览企业。

请进入微信公众号  IHE大健康展 阅读更精彩!
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本网站“行业资讯”板块所刊登文章,若无特别版权声明,均来自网络转载;
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,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;
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。
联系电话:18011840036;邮箱:499708785@qq.com


2023 广州国际植物基博览会

The China (Guangzhou) International Plant-based Food Expo 2023

2023

6.9-11

广州·广交会展馆

  • 植物基乳品

    奶制品、奶酪及蛋类替代品、植物奶、植物基酸奶、植物基燕麦奶、植物基蛋白饮料、无糖植物奶饮品等

  • 植物肉类食品

    植物基牛排、植物基红烧肉、午餐肉、植物蛋、植物海鲜、植物冷冻食品、植物肉熟食等

  • 植物基休闲食品

    植物基轻食、低Gi食品、烘焙零食、蛋白片、软糖、布丁、冰淇淋等

  • 植物基营养

    植物基膳食补剂、功能食品、低Gi营养食品、植物运动营养、植物蛋白营养粉等

  • 植物基原料类

    替代蛋白(豌豆蛋白、大豆蛋白、小麦等)、植物性油脂,植物性功能原料、香精香料、食品添加剂及配料等

  • 素食及有机食品

    粗加工谷物制品、有机生鲜、有机杂粮、生机饮食、健康素食、超级食物、有机饮料、有机茶类,有机乳制品等

  • 植物基制品

    服饰、家庭和生活用品植物提取生活用品、护理用品等